【标准解读】—T/CSTM 00183-2020《喷射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2022-06-17

概述

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Chinese Standards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简称 CSTM)标准委员会在202076日发布了团体标准T/CSTM 00183-2020《喷射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并于2020106日正式实施。本文是针对标准内容进行解读。

标准制定背景

经过五十多年发展,我国玻璃纤维水平已位于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大玻纤生产国。喷射纱的全球年需求量为20万吨左右。其中中国巨石集团年生产量就已经达到10万吨,再加上国内其他玻纤企业生产量,预计可达到15万吨,占全球喷射纱年生产量的75%以上。目前国内尚无相关产品标准,给供需双方交付验收带来不便。

目的和意义

本标准提出了静电性能指标,可以解决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因静电而产生的使用问题。提出了试喷效果指标,可以解决喷射纱实际应用性问题,如提出了喷射浸透速度、试喷回弹性等指标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可指导玻纤生产厂家生产过程控制及质量改进。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方便客户评判产品质量好坏,并提供依据。

制定本标准可以进一步促进玻璃纤维产业的结构升级,规范行业发展,提高玻璃纤维喷射纱产品品质。

标准介绍

本标准为产品标准,适用于生产商、实验室、有关单位、行业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喷射工艺生产复合材料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本标准规定了喷射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和代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特别增加了相关外观指标及产品相关要求。

标准特点

本着保证喷射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产品质量、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来开展本标准研制工作,力求制定的标准能够满足国内喷射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生产实际需求,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既能体现标准的先进性,又要具有可操作性。

本标准属于首次创新,尚未查到国外同类标准。目前国内关于喷射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的标准仅有GB/T 18369《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国家标准。

本标准在“术语和定义,共制定了3个术语和定义。相较于GB/T 18369中的“短切类粗纱”和“非短切类粗纱”,本标准规定的术语和定义范围更加明确。本标准对影响玻璃纤维无捻粗纱质量的“端面耳朵”、“毛刺”和“接头外露”进行了定义,以便于指导喷射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产品的监督和质量的管理。

本标准规定的产品要求包括:外观、碱金属氧化物含量、纤维直径、线密度、含水率、可燃物含量、硬挺度、分束率、短切率、分散率、抗静电性和应用性能。其中线密度指标中,常用的指标为2400tex3000tex4800tex,并且规定线密度平均值相对公称值允差为±4%,较国标GB/T 18369中的±8%严格。其测量值的变异系数应不大于4%。较国标GB/T 18369中的±6%严格。本标准规定含水率应不大于0.1%,严于国标规定的0.2%。本标准规定可燃物含量为标称值的±0.15或±15%,取范围较大者,严于国标的±0.2或±20%。本标准规定硬挺度范围为115mm165mm,而国标规定的范围为80mm200mm。另外在国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分束率和抗静电性指标。应用性能方面,增加了试喷浸透速度和试喷回弹指标

标准应用

本标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与现行法规、标准无冲突。

经过五十多年发展,我国玻璃纤维水平已位于世界前列,玻纤产量480万吨,占世界60%多,成为世界第一大玻纤生产国,其中喷射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产量已达到20万吨。新的《喷射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标准将引导玻璃纤维企业研发玻纤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对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具有重大意义。为玻璃纤维产品的生产、销售、检验、交付提供重要的依据,将促进中国喷射用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将让中国不仅成为玻纤生产大国,而且成为玻纤生产强国,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标准制定单位构成

本标准由巨石集团有限公司牵头,配合起草单位有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必须先登录才能执行相关操作!